铜川市“一引四联”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据陕西日报消息,市域社会治理靠什么?铜川给出的答案是:在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过程中,着力构建以照金精神为引领,网格联建、矛盾联调、服务联动、新风联树的“一引四联”社会治理体系,形成“红色基因培根铸魂、德治教化自治强基”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网格联建凝聚基层治理力量

“现在群众有什么事,都习惯找网格员。”6月21日,铜川市王益区红旗街街道红旗社区党委书记孙玉说。

前不久,红旗社区第19网格网格员李红接到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家属院1号楼和8号楼多名住户反映,楼内自来水管道出现漏水现象。经过了解,李红及时向街道和社区汇报。街道、社区与物业公司、铜川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居民沟通,达成协议进行改造。目前,自来水管道已经全部完成改造。

“这是我们社区网格员发挥优势和作用的一个典型案例。”孙玉说。

近年来,王益区积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聘用356名专职网格员,按照“网格覆盖、条块融合、责权明晰”的原则,设置统一的四级网格,整合区委政法委、铜川市公安局王益分局、区人社局等13个部门,将71项业务纳入网格,通过信息及时共享、事件快速处置、问题高效解决的网上办事机制,形成了地域清晰、覆盖全面、归属明确的网格化管理格局。

“我们聘用了对村、社区情况熟悉的居民担任专职网格员,积极摸排基层矛盾纠纷,将摸排到的矛盾纠纷分级分类处理,形成闭环处理机制,让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就能得到妥善解决。2023年,红旗街街道网格员摸排化解矛盾纠纷3637件,大量的日常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王益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左程娟说。

王益区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是铜川市织密基层网格、建强基层网格员队伍、凝聚基层治理力量的一个典型代表。按照每300户配备1名网格员的标准,目前,铜川市结合各区县实际情况,共划分综合网格2825个(农村综合网格1931个、社区综合网格894个)、专属网格27个,搭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出台《铜川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推动街道社区干部、行业部门、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向网格聚集,将党建、综治、信访、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职能整合到“一张网”,形成纵横联动的工作格局。

矛盾联调化解问题纠纷

今年55岁的王小成是印台区红土镇东王村人,曾连续多年担任村委会主任。由于工作经验丰富、待人诚恳、说事公道,群众遇到烦心事总会找王小成“说理”。2020年6月,王小成被印台区司法局聘为红土镇专职人民调解员,随后成立了“小成说事室”。王小成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尽心尽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

“做好基层调解工作,不但能减少基层矛盾纠纷,保一方安全稳定,还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6月21日,在“小成说事室”,王小成回忆自己调解矛盾纠纷的经历时说。

2023年2月,红土镇的一家企业经营者火急火燎地来到“小成说事室”,让王小成帮他调解和村民因为用地产生的纠纷。

“当时为这事我们走访了近3个月,村民、企业和相关部门都走访了一遍,对企业用地及生产范围重新进行了规划,在公证处进行了公证,并全程邀请企业、村民代表参与。事关家乡发展的事,咱可不能马虎。”王小成说。

在王小成的调解下,已经停工的企业恢复生产,村民也得到了实惠,补充协议让双方更加安心。现在这家企业发展经营得很好,每年定期给村里的脱贫户分红,周边群众还能就地就近到企业务工增加收入,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如今,“小成说事室”已成为铜川市矛盾纠纷调解的一张“金名片”。

近年来,铜川市以源头预防矛盾、就地化解纠纷为重点,以人民调解员队伍专职化为抓手,着力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实现了一村(社区)一专职人民调解员全覆盖。同时,铜川市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融合,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诉前。目前,铜川市还打造出“王玉理调解工作室”“水珍工作室”等一批特色调解品牌。

服务联动护航高质量发展

6月21日,耀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苏巧娟、检察官助理韩娜来到铜川市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和公司生产厂长茹春玲沟通产品销售和耀州瓷品牌建设情况。

“作为黄河流域青瓷的代表,耀州窑始烧于唐,鼎盛于宋,绵延千年而炉火不熄。近20年来,由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年纪大的‘匠人’相继去世,耀瓷技艺急需传承。”茹春玲说。

耀州区人民检察院在之前的调研走访中发现,耀州瓷保护传承中面临传承后继无人、社会公众缺乏保护意识、宣传和推介力度不足等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耀州区人民检察院开展了“检护耀瓷”专项活动,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地理标志保护作为重点,通过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的融合履职,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耀州区人民检察院将检察监督与行政机关全面履职有效结合,凝聚保护合力。针对在办案中发现的“耀州瓷”地理标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休克沉睡”、酒香巷深等问题,办案团队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强化责任意识、履行监管职责、注重品牌推广等检察建议;加强与铜川市陶瓷协会、耀州窑博物馆、耀瓷企业的沟通协作,在耀州窑博物馆、耀瓷产业园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建立线索交流、移送反馈、信息共享机制。

耀州区人民检察院以检察建议助力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是铜川市政法机关以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铜川市委政法委坚持把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年政法工作要点,深入园区(景区)和重点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精准了解企业需求;组织召开铜川市政法系统服务保障“三个年”活动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三个年”活动要求持续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五条措施》;自上而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领导干部包联机制,完善问题台账和督办机制,在5个重点园区(景区)设立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室,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调研走访,多部门联动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疑难杂症”,实现零距离“把脉问诊”,推动形成各单位密切配合、全系统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法院系统按照“有事登门、无事不扰”原则,常态化开展“三送三询一回访”大走访活动,为企业开展“啄木鸟”式“法律体检”,走访重点项目和企业138个,提供法律咨询219件,推动“问题直述、诉求直办、服务直达”向企业一线延伸。检察机关建立调研走访机制,排查化解涉企纠纷20余起,提供法律咨询131次,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44件(2件入选全省优秀检察建议),受理的30件涉企控告申诉案件均在法定期限办结回复。公安机关制定《大走访大排查工作方案》,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包联区县、企业、项目工地走访摸排,收集意见建议20条,整治安全隐患65处,排查案件线索22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起。司法行政机关依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排查调处涉劳资纠纷、讨债讨薪、企业经营等矛盾纠纷45件;持续开展村居法律顾问“五个一”活动,调解涉企纠纷312件;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5亿余元。

新风联树引领社会新风尚

为倡导“人人学习模范 人人争当模范”的社会风尚,2021年,铜川市建成以全国道德模范张水珍命名的“水珍工作室”,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近年来,铜川实施“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工程,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6个,建成好人一条街8个、铜川市家风家训馆(长廊、一条街)11个、乡风文明一条街257个,出台《铜川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铜川市道德模范及好人礼遇实施办法》,设立铜川市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在全市营造学习好人、崇尚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氛围。

据统计,铜川市先后有105个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213人次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受到国家或省级表彰,“中国好人榜”万人上榜率居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铜川好人”到“铜川人好”的嬗变。

随着“好人效应”持续放大,铜川市域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被不断激活。

2万余名“红袖章”志愿者穿梭在大街小巷,守护万家灯火;数千名网格员、专职人民调解员奔波在社区村落,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由“铜川好人”牵头成立的“夕阳红”“老矿工”等治安巡逻队伍,带动全市11万名志愿者活跃在治安防范、普法宣传一线。

来源:陕西日报